經常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:為什么你的有機肥那么貴,別人的卻那么便宜呢?你可能在銷售有機肥或許略懂一二,可是你不懂真正有機肥的生產和企業問題。
除銷售方案,是生產有機肥企業的硬件外,生產的產品怎么樣、工藝如何、供應能力等也都是其硬件的表現。
一般有機肥企業有以下幾種:
一、代工型企業
專業代工企業分為:只負責生產不銷售的企業、只銷售沒有生產場地的企業。
1.只負責生產,不銷售的企業
這類企業生存困難,靠廉價的代工費用很難養活企業,廣西因為“藥肥”事件火了一把,其中就是有原來生產有機肥或者復混肥的企業禁不起誘惑幫“藥肥”銷售企業生產。
2.只銷售,沒有生產場地的企業
省去大筆的費用,門檻低,這是很多公司的選擇。就是出個包裝袋的錢,目前白色素包的成本為每個1.3元,噸成本不過35元。
普通彩色包裝袋在2~3元/個,噸成本不超過75元。以普通糖廠慮泥原料做的有機肥,按照國家標準:原料成本最大200元/噸,(半成品原料)加工成本最大150元/噸,包裝白色素包這樣的有機肥成本為:≤385元/噸,企業出廠一般增加100~200元的利潤,出廠控制500~700元/噸,有的想賣高點換個高檔包裝,直接過千元/噸出廠。
想賺少點的,只要有錢都可以出貨。資金壓力小,生存空間大,狠狠的賺一筆再去做其他行業的,大有人在。
然而這樣的企業,無法控制產品原料的源頭,沒有自己的核心生產技術,無法控制產品質量源頭,對于客戶來說就是少了一份保障。
二、半自動生產銷售型企業
半自動,就是拉半成品干貨回來再次加工的企業。一般目前半成品干料(糖廠原料)水分40%,有機質40%的價格非常便宜,拉回來配個煙粉或者泥炭土或者鈣粉即可。而且大部分企業生產的有機肥水分都達不到國家標準≤30%的水分。
所以水分在40%以下的有機肥基本被視為“達標”產品。按照水分40%,有機質40%的半成品原料,只需要增加5%的有機質,即可達到出廠的要求,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生產時間,物料只是簡單的混合,根本沒有充分的發酵(當然也有正規的生產企業)。
一個場地,一臺鏟車,一條簡單的生產線,就是一個企業的“核心”,外加銷售的手段,轉身可以變成高大上的企業。
三、發酵生產一條龍的企業
能從濕料,處理成水分在60%上下,進行完全發酵的企業不多。因為這個需要非常大的投資。
場地費用的投資,擁有曬料場、發酵生產線的,場地面積不會≤20畝。
2.場地不銹鋼結構建設。
3.場地硬化。
4.場地鏟車、發酵設備等的投資。
5.有機肥生產線的投資。
6.屯原料的投資。
7.生產人員管理。